医院目标:
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同行尊重、患者满意、员工幸福
医院使命: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以人文的服务打造健康生活平台
核心价值观:
崇尚人文 勇于关爱 患者为本 服务永恒
精神康复家庭占据半边天
据*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共有1600万精神病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和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600万人,精神病所造成的总体负担在所有疾病中已占据首位。临床统计表明,精神分裂症一年内断药的复发率为50%,抑郁症也扱易反复发作,患者的精神康复,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社会的共同努力。专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能否持续,一半在医生,一半在患者家属。
坐在诊室等待患者应诊,然后是询问病情、检查、开处方……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的诊疗程序。由于精神科门诊量大,医生的诊疗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他们更多地注重病人的精神症状(主要是阳性症状)和服药情况,往往忽视相关科普知识的宣讲,致使家属与医生沟通不够,对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这是精神病患者病情易复发和反复住院的原因之一。
然而,在目前对精神疾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情况下,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健康与否,对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已从事7年家属教育工作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康复基地主任姚贵忠说:患者的精神康复,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社会共同努力,培训家属的目的在于提高其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增进家属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技巧,减少家属的心理应激,进而促进患者的社会心理康复。
姚贵忠主任说,怎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疾病,是家属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人类大脑功能的复杂性,就现阶段的医学水平而言,尚没有一种特异性的检查仪器来帮助医生诊断精神病。目前主要是靠提供的综合病史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精神检查,并根据制定出的各类疾病诊断标准来诊断。一般原则是:一个人的思维、情感、行为等精神活动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他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这种精神活动的偏离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丧失现实检验能力。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对自己的言行熟视无睹,这种自知能力的缺乏是精神病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这种偏离已经显著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或者是周围环境。再有这种偏离要持续一定长的时间,比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要持续三个月以上才能够诊断。要确定一个人患有精神病,他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条标准,缺一不可。从上述原则中可以看出,精神病的判别标准带有一定的灵活性,究竟什么样的言行是让人无法接受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理解力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